回到1969年,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。丹尼爾.康納曼(Daniel Kahneman)和阿莫斯.特沃斯基(Amos Tversky)──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、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,跌破眾人眼鏡地「在一起」了。剛開始,他們若即若離,到後來形影相隨,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、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。
多年來,兩人所撰寫的一系列具突破性與原創性的研究論文,全面顛覆了世人對決策流程的理解。他們的論文證明,當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策時,心智會如何犯錯,而這些錯誤,往往導致誤判。
《橡皮擦計畫》是麥可‧路易士備受好評的作品,講述這兩位重要心理學家之間,如何長期緊密合作、探究人類心智秘密的故事。
這兩位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夥伴,有人形容他們是心理學界的「約翰‧藍儂與保羅‧麥卡尼」。兩人雖然合作無間,但卻擁有鮮明的人格特質──特沃斯基絕頂聰明、極度自負,生性好鬥,個性外向,無論走到哪裡,必定是所有人注目的焦點;康納曼小時候為了逃離納粹而成了難民,個性內向,習慣自我懷疑。如此之天差地遠,為這個故事增添趣味,也帶來淚水。
他們的研究成果,不僅贏得一座諾貝爾經濟學獎,更為經濟、醫學、政治、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與改革,包括對行為心理學派的影響、大數據研究的崛起、實證醫學研究的暴增、政府施政品質的提升,以及──觸動麥可‧路易士寫這本書的念頭。
有一天,康納曼手寫了一則便條給特沃斯基,他稱之為「橡皮擦計畫」──他想知道,遭遇人生中的挫折,我們是如何面對的?我們如何「抹除」一個又一個的遺憾與悔恨,繼續迎向明天?但是,特沃斯基沒有立刻回覆他,直到……
麥可‧路易士寫了一個「令人屏息的故事,讀到最後我眼眶已泛著淚水」,《紐約時報》書評作者感動推薦。
- Mar 12 Fri 2021 12:00
【讀後感】橡皮擦計畫 By Michael Lewis
- Mar 10 Wed 2021 12:00
【讀後感】原子習慣 By James Clear
- Feb 24 Wed 2021 17:30
【讀後感】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 By 羅伯特‧艾格
這本書是關於艾格從進ABC製片廠成為最基層員工的那一天起,至今四十五年那股永不間斷、驅動他前行不懈的好奇心。也描述了深思熟慮、尊重,以及正派比賺錢重要的態度,那成了艾格實行每一項計畫、追求每一次合作的基石,從和史帝夫‧賈伯斯離世前幾年深摯的友誼,到對《星際大戰》神話不渝的愛都是如此。
艾格寫道:書中打動我的想法都是普世皆準,對全球雄心萬丈的執行長如此,對任何希望在經營事業乃至個人生活時少些畏怯、多些自信的人而言更是如此。
- Feb 22 Mon 2021 17:00
【讀後感】陳澄波密碼 By柯宗明
為什麼畫作上的簽名不見了?
為什麼畫家的作品中總留有大片空地?
為什麼空地上總有渺小卻生動鮮活的人群?
為什麼畫家筆下常出現不合理的光影與雙重視角?
本書籍由一椿神祕的畫作修復委託案,
兩條以日治時期與解嚴前夕為背景、彼此對照牽引的時空軸線,
逐步挖掘出埋藏在台灣美術家陳澄波畫作中的懸疑謎團。
進而追索出他經歷清末、日治、戰後三個時期的動盪身世,
以及橫跨台灣嘉義、日本東京、中國上海三地的曲折際遇。
隨著推理的過程,謎底逐一揭開,歷史拼圖接近完成,
陳澄波一生的狂熱、迷惘、無奈與傷痛,彷彿才在昨日,
當時代澎湃激湧的藝術文化思潮,糾葛複雜的國族認同難題,更是歷歷在目……
《陳澄波密碼》藉由對陳澄波藝術與生命軌跡的描摩,
以及對小說中穿梭來去的楊三郎、潘玉良、呂赫若、楊逵等文藝青年身影的勾勒,
建構出有血有肉,有真摯情感亦有想像投射的台灣歷史小說新面貌!
- Feb 18 Thu 2021 17:00
【讀後感】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By DaiG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