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往中國的慢船 村上春樹/著 賴明珠/譯
地球儀上黃色的中國。今後我可能不會去那個地方。那不是為我而存在的中國。
雖然如此,我仍會坐在港邊的石階上,等待著空白的水平線上,
可能會出現的開往中國的慢船……
又是村上春樹(笑)
繼《遇見100%女孩》之後,我的第二本村上春樹
上次那本是短篇小說集,這一本也是。
然而這本的時間點比較前面,因為這是村上春樹第一本短篇集。
收錄了從1980春到1982夏所發表的七邊短篇。
開往中國的慢船
貧窮叔母的故事
紐約炭礦的悲劇
袋鼠通信
下午最後一片草坪
泥土中她的小狗
雪梨的綠街
開往中國的慢船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
故事中主角遇到三個中國人,小時候跟高中時期還有打工期間
三個中國人交織出中國人的形象,不由得說其實真的有點共鳴(笑)
- 狹窄而貧窮的木造公寓(那也是我的住宅)窗上掛著陳舊棉布窗簾,那背後即是無數人的營生,自尊與自我憐憫的無止境的振幅。這就是都市
-我的中國只不過是為我而存在的中國。或者是我本身。那也是我自己的紐約、我自己的彼得堡、我自己的地球、我自己的宇宙。
-我們什麼地方都能去,什麼地方也去不了。
貧窮叔母的故事我看得有點霧煞煞,我究竟是不懂貧窮的叔母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意象。
可是卻莫命的喜歡。貧窮的叔母突然貼在主角的背上,每個人看著貧窮的叔母卻想著不同的東西。
可是突然有一天,貧窮的叔母又突然的消失了。
很莫名,可是我卻很喜歡。
-「假定我每天重複幾次所為概念性這言語的話。那麼是不是有一天我背上也可能出現概念性的形象呢?」
-「或許吧。」
-「也就是概念性這言語在進行概念性的記號化噢。」
-「沒錯。」
-「然而所謂概念性這東西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呢?」
-世界上一定充滿了數以百萬計的理由噢。有為了活下去的幾百萬個理由,有為了死的幾百萬個理由。那種東西多少錢就可以買到一大堆。你所追求的應該不是這種東西吧?
-她是存在的,只有這樣而已。剩下的就只有你接不接受了。
紐約炭礦的悲劇跟袋鼠通信我不是很喜歡,甚至是看得滿頭霧水。
袋鼠通信最後的再見看得我很謎,紐約炭礦的悲劇一直到最後我才看懂
原來這是一群被坍方礦坑困在裡頭的礦工。
其實村上春樹的小說之所以會吸引人,我想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敘述的事情
輕描淡寫的好像就在身邊發生著一樣,就算這是寫在1980年的小說
現在2008年看來,這樣的事情似乎還持續在發生。
也許就是這樣貼近的感覺,讓我一拿起村上春樹的小說就有些不想放下。
那樣獨特的描寫方式,那樣接近生活的步調。
也有些荒誕不經,更有些是漫天想像。
但如同許多小說一樣,有些角色只是個意象,只能靠自己讀出那意象是什麼。
或許多年後我才能懂得,或許到了一定年紀我才了解。
可是現在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看,沒什麼不好。
以上。
- Oct 22 Wed 2008 21:05
【讀後感】開往中國的慢船 By村上春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